2013年11月30日

妳的絲襪





不管您愛不愛歷史、追不追求古老的事物,我相信您一定認得這張圖畫,想當年敝人看到這幅肖像畫時,對於他的女性特質是目瞪口呆,難以置信這是法國最富盛名的太陽王啊 ! 是的,今日我們不談這個為歐洲帶來相當影響力的男人路易十四,只談談他的 « 美腿 » 事蹟,畢竟敝人一直嗜好不同嘛。


現今女性朋友穿的絲襪,事實上可追溯至16世紀的歐洲,起初是給男性穿著的絲質白色緊身褲襪。而法國宮廷對絲襪的迷戀更是幾進瘋狂,女性們最愛欣賞的就是她們的丈夫與情人身著這種美麗的絲質長襪,掩蓋歐洲人長長長長的腿毛...,這其中更以紅色和紫色為上級品 ! 


圖片出自法國18世紀的百科全書巨作:
L’encyclopédie
最初的絲襪是女人們一針一線經過長久工時製造出來的,一個英國牧師李威廉(William Lee),因為心疼自己的未婚妻不眠不休的工作,於是在1598年間發明了歷史上第一部製造絲襪的機器。起初李威廉(William Lee)的機器在英國並不被手工業者接受,他帶著失望的心情來到法國之後,一度有個好的發展卻死於貧困,於是他的哥哥又帶著這項技術回到了英國,多次輾轉發展,這個被Diderot描寫成最複雜的生產機器在英國得到的重視,一躍成為歐洲最大出口絲襪國,英國政府更訂下多條嚴厲的懲罰以防技術被偷渡出國。



當時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柯爾貝爾(也就是那個打造凡爾賽宮的經濟天才),怎麼可能允許這個自己國家最愛的產品被壟斷,於是派了尼姆人Jean Hindret,去英國學習技術,而他也正用他神奇的記憶,將這台機器的一切刻印在腦中,在法國一片一片的像掃描機一樣將它複製了出來 ! (當初在文獻看到這段資料時,真的太吃驚了,因為那台機器是多麼複雜啊 ) 


故事的後半段其實也不用多說了,我們就想像當時法國的政經社會風氣,藝術上巴洛克乃至後來洛可可風格,還有對於絲襪的圖案細緻的狂熱追求,絲襪的機器在法國的使用及改造下,很快的這股絲襪風潮帶動了後來服飾上的變動,十八世紀的女性更是以若隱若現的裸露腿部為美的一種表現。歷史洪流快速發展到最後,二戰以後的當代社會,想想我們廣大的女性友人們怎麼 « 美妙地 »使用這個性感利器,就突然覺得,人類對於美感這一事,似乎從未有本質上的改變啊 !


  



















十八世紀作家約翰遜曾這樣描述:

The silk stockings and white bosom sofa actress sex cite my amorous propensities

                                                                                                    - Samuel·Johnson





你也是這樣的覺得嗎? :P

2013年11月15日

聲音考古學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 « 聲音考古學家»,當然我今天的介紹肯定是非常的不不不不~專業的,你會發現我們在google上面無法找到一個針對聲音考古學家的定義。而今天在討論課中,我就碰到了一個稀有的聲音考古學者。像是所有歷史學家一樣,他們從歷史文獻中嘗試、找尋一個過去的真相,只是他們透過的、尋求的是屬於聲音的真相。



聲音的傳遞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最原始的方式,而聲音考古學者做的就是一種透過聲音去還原當時景色的研究,就像考古學者研究某個器具從前如何使用一樣。問題意識在於,我們其實很難真的認識一個世界,在我們不認識環境的聲音之下;而這最根本的元素卻可以說是最難以還原的部分。雖然說,聲音考古學在現代還有許多爭議,但是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我個人也相當同意的一點是,我們的祖先是生活在 「一個比現在安靜許多的世界裡,所以可能更在意聽覺體驗。」在沒有人工照明的情境之下,聆聽是與生俱來最重要的能力。



課中也有前輩分享到,我們祖父母輩是相當懼怕飛機聲的,那令他們想起二次世界大戰的苦難,一個聲音代表的,是一種對於記憶的共鳴。這也讓我想到小時外婆家大家一起做聖誕燈泡的聲音,這也讓我對於許多聲音逐漸消失在我們現今的社會感到遺憾。花錢買聲音的狀況已是現今社會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關起門戴起耳機,我們聽到的再也不是自然的場景的聲音,更不會是傳統工藝的聲音了....。這些正是聲音考古學家努力的目標:人類,透過技術連結歷史,傳遞一個「情感的場域」。





所以他們說:「我們在此是為了,傳遞人類古老的情緒以及去呈現一個情境。」




下次看著考古物件、藝術作品時,嘗試想像一下從前人們、藝術家創作的場景及聲音,或許我們對於物件、畫作會有更多不同的感受與理解。







小延伸思考 :

-英格蘭巨石陣的聲音場域

-墓室的回聲效果與宗教儀式是否有關呢 ?












2013.11.15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