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冷清的街道偶有幾輛汽車駛過、對面的大樓建築稀疏的光影和遠方城鎮的燈火相互閃爍。說來奇怪,前些日子陰雨連綿,就在聖誕當日陽光逐漸復甦,而這些天我們大多和法國人一樣,聚餐聚餐,天南地北聊整天的糜爛小幸福,也即將即將進入尾聲,今晚跨年,想必會一如往常的熱鬧。
是說,香榭里榭大道上巨大且燦爛的煙花一向不是我的熱愛,寧可在家聽著Olafur Arnalds翻書翻到夢鄉才符合自己守舊的調調, 啊....也許還可看一兩集海賊王 ? 藉助魯夫的天真帶來一點點幼稚的幻想 。說實在話,我實際上就是一個無聊的人,徬徨著對事事皆發慌的無趣性格....想想都覺得有點好笑。
這也就是我喜歡法國的聖誕節的原因。熱鬧,因為大家想給親朋好友一個可愛的小驚喜;安靜,因為除了在家溫馨的晚餐之外大部分人都外出旅遊了。除此之外,聖誕節之於我的意義尚淺,翻翻畫冊看看那些藝術家們如何詮釋聖誕節,卻也足以。
聖誕節,慶祝基督誕生的日子,有多少人還記得這是所謂慶祝神的兒子降到這個世上來拯救世人的日子?基督誕生之日實際已不可考,大約在西元第二、三世紀時,早期的東方的基督教會(埃及,希臘小亞細亞一帶)是以元月六日慶祝基督受洗的。他們認為基督的神性,只有在耶穌受洗時「出現於世界」。因此,這個節日被稱為「顯現日」(Epiphany)這個節日當君士坦丁皇帝於羅馬在位時,約西元三三六年,基督降生的日子已訂為十二月二十五日,因為它原來是當時異教徒敬拜太陽神的大節日,而當時的教會領袖們覺得很適合將這光明的節日尊奉給世界之光「耶穌基督的降生」,基督成為所謂的「新太陽」。
聖誕節竟是不是基督的誕生之日已無從考察,而這個節日發展至今已經越來越脫離本身慶祝的意義,多少人慶祝此節日而不知其根源呢 ?那救世主為了洗清世人罪惡而降生的意義。再回去看看以基督教為主的西方文明發展,這個題材不斷的被藝術家重複使用,繪畫、雕刻、建築無一不見其蹤跡。依照不同版本和故事的情節,或許就在這裏我們才能找回這個節日最初的神性吧,而其中文藝復興時的作品估計最能彰顯其中的完美之處吧(個人意見),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幾幅收藏於巴黎羅浮宮的作品吧:

錫耶納城位於義大利中部,十三~十四世紀時隨著銀行業,以及政治、經濟的發展,藝術上形成了具一定影響的錫耶納畫派。與佛羅倫斯畫派重視體積和明暗不同,錫耶納畫派以重視線條和色彩為其特色。創始人杜奇歐(Duccio di Buoninsegna,1255-1319)注重抒情,人物形像秀麗多姿,用色精細,奠定了錫耶納畫派的特色。他的畫作敘事抒情皆佳,是由中世紀繪畫傳統過渡到文藝復興新美術的成功之作。十四世紀中期錫耶納畫派的主要代表是洛倫采蒂兄弟:彼得(Pietro Lorenzetti,1290-1348)和安布羅焦(Ambrogio Lorenzetti,1290-1348),他們在寫實方面則更有進展,他們代表了“杜奇歐化”的喬托風格,作品既氣勢恢弘又不失溫和典雅,與他們最傑出的同輩西莫內·馬丁尼的那種有意為之的優雅和精緻的裝飾性相比,這些作品與喬托在心理描寫的生動上有更多的共鳴。

十四世紀錫耶納畫派和佛羅倫斯畫派分庭抗禮,然而1348年的黑死病奪去了錫耶納三分之一的人口,到15世紀時隨著該城的衰落,其畫派也一蹶不振。
而用相同的題材來比較一下文藝復興盛期的作品。左幅《賢士來朝》是與達文西同期伯納迪諾·盧伊尼(Bernardino Luini)的濕壁畫作品。1810年在米蘭附近Litta家族別墅中的小禮拜堂被發現,為1520 – 1525年間的作品。
在空間上是十五世紀末期倫巴第的嚴謹且樸實風格,又受到了達文西的影響,筆觸略顯柔順。此時期的特是已有更大的進展,建築物所建構的空間感及窗外的背景延伸將觀者的視角更加集中在耶穌及賢士的身上。三個賢士依據傳說繪成來自亞洲,非洲和歐洲的設定。與此幅壁畫相對應的亦是基度誕生的題材,左下《牧羊人的報喜與基督誕生》(La Nativité et l'Annonce aux bergers) ,畫中細膩的呈現對於耶穌的愛意及敬畏,聖母高貴的姿態帶著溫柔的眼神時為本作品的精隨。如上述兩圖所見,伯納迪諾畫風特色是光線柔美、女性的眼睛纖細、他尤其特別擅長年輕女性的形象,總是將女性的優雅、端莊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其之後的名作《莎樂美持施洗約翰的頭》完整的彰顯伯納迪諾的精巧美妙之風格。
在空間上是十五世紀末期倫巴第的嚴謹且樸實風格,又受到了達文西的影響,筆觸略顯柔順。此時期的特是已有更大的進展,建築物所建構的空間感及窗外的背景延伸將觀者的視角更加集中在耶穌及賢士的身上。三個賢士依據傳說繪成來自亞洲,非洲和歐洲的設定。與此幅壁畫相對應的亦是基度誕生的題材,左下《牧羊人的報喜與基督誕生》(La Nativité et l'Annonce aux bergers) ,畫中細膩的呈現對於耶穌的愛意及敬畏,聖母高貴的姿態帶著溫柔的眼神時為本作品的精隨。如上述兩圖所見,伯納迪諾畫風特色是光線柔美、女性的眼睛纖細、他尤其特別擅長年輕女性的形象,總是將女性的優雅、端莊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其之後的名作《莎樂美持施洗約翰的頭》完整的彰顯伯納迪諾的精巧美妙之風格。
在此用三幅作品去彰顯聖誕節的意義可說相當不負責任,在此僅作為歷史洪流中的小回顧,讓大家在過聖誕假期中也可以理解這個節日的起源及其帶著神性的重大使命。事實上,這之間的「愛」已經超越了宗教的界線,姑且不論這以「基督教」為主的題材,僅僅看著文藝復興的藝術作品,我們可以理解的是「人類」對於世界的一種看法,他們相信,這世界上必有一種超然的力量在指引著我們,溫柔地看著人們的發展歷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所謂「神」的愛保護著眾生,而這正是我所理解的聖誕節以及它的意義。
希望他們可以在2013年的最後一天能為大家帶來一個古老的祝福,願大家平安、幸福、快樂。
2013.12.31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