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南法的山中小城 II ---Rouissilon



Gordes遙遙相對、僅數公里的Roussilon是南法行程中另一個具標誌性的山城。Roussilon源於拉丁文的Viscus Russulus意思為 « 紅色的山 »,形象地詮釋了Rouissilon特有的赭石地貌,現在我們大多以紅土城稱呼。


Gordes不同的是,Rouissilon的發展一直圍繞著其自然發展的土地樣貌而進行。由於此地區的土壤附有豐富的赭石成份,從羅馬時期就有開採赭石的礦場及工程出現;而到了十八世紀末,居民Jean-Etienne Astier無意中發現這種紅土可以被加工製成飽和極高的顏料之後,這個小鎮便開始興起了手工開採,便一舉成為世界知名的優質顏料。這種盛況到了二十世紀中期逐漸被工業顏料取代,而他們自己生產的顏料,就被用來塗刷自己村莊房屋的外牆,在顏色的選擇上則各有喜好。


紅土城附近眾峰起伏,層層疊疊,峭壁山城遠遠望去氣勢恢弘。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夏日之雲,悠悠蕩蕩如羽毛輕柔靈巧,和穿梭此境的旅客訴說烈日下的愛情故事:領主夫人嬌艷美麗,吟遊詩人才華洋溢,兩者相愛引妒恨之心,詩人被害夫人縱山殉情.......今後大地血染在棲綠林葉之間,以此紀念何謂愛情.......

就這樣Roussilon萬年如一日的摒棄了人世間的滾滾塵囂,自行生成一個活潑且純樸的小社會;敲門應聲,無繁文縟節,人們生性憨厚,令人溫暖。青松古柏在殘垣斷壁間簇擁這個「血染之城」,我們沿著小路拾階而上,走到盡頭,在城樓高處向遠方眺望。記得那天城樓下的市政府廣場前剛好舉辦著熱鬧的婚禮,女人男人們跳著舞、孩童嬉戲、共襄盛舉,那跳躍的音符隨著微風飄向那橙橙、黃黃、粉粉、藍藍的門窗之間,快樂無須渲染......而我們在頂端眺望的,或許正是這種青春的姿態。








2013.10.21




P.S 難得讓我想推薦的 :
Epricerie Provencale是一間賣普羅旺斯地區特有食材的店面,在這裡你找得到各種橄欖油、特色油醋、果醬、麵包塗醬、小點心......等等關於地方 « 香料 »的特產。店員有著南法人們特有的熱情,耐心的推薦和各種試吃。我很喜歡,希望有機會你們也能嘗嘗^^

27, rue Richard Casteau 84220 Roussilon-en-Provence
營業時間: 每天10h30-20h30











2013年10月16日

南法的山中小城 I --- Gordes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旅途持續進行,你行過了勃根地,來到了普羅旺斯省和亞維儂省的山水之間,也是法國旅遊中最富盛名的一段。依山傍水的地形、豐富的歷史故事與傳統在這地區共同建立了可觀的小奇蹟。除去眾所皆知的大景點不談,更希望可以看到的,是這個地區靜謐卻活潑的一面,也因此在這為數不少的景點之中,你特別想談談兩座山中的小城,石頭城(Gordes)與紅土城(Roussillon)。



斜靠沃克吕兹山支脈(Monts du Vaucluse)、面對呂貝宏高地(massif du Luberon)的戈爾代(Gordes)是當地最美麗的村莊之一,有著白色石頭的房屋深植於陡峭的山坡上,創造出那重重疊疊的、如迷宮般的景色。

Gordes的魅力在於一種靜謐,那是能讓你穿過多年歲月的重重迷霧,回到某天晴朗明媚的早晨的一種特殊感覺。遊客談不上少,但必定少了喧嘩,似乎人們在進入城鎮之後,會自動降了聲量與步伐,默默地行走在這曲徑通幽之中。


細數其歷史,又是別有一番風情;那還真彷彿會出現在電影魔戒中的情節一般、一個小卻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城鎮。由於他是控制進入Calavon山谷的鎰口,從史前時期就開始有人類活動的蹤跡,而羅馬高盧時代即有城堡的出現。多次的征戰與入侵後,人們開始放棄了平原的生活,轉載進入了這塊強韌的山區避難,此村莊在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規模發展。即便到了近現代的二戰時期,Gordes也一直是一個積極抵抗德軍納粹佔領的地區,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二日被德軍報復性的轟炸。如此這般的歷史背景之下,Gordes逐漸塑立了一種寧靜、堅韌的性格,在夏日的艷陽之下,城中一樹一木,一花一草都格外顯現出一種生命力開闊的氛圍。


巷弄深深,你走在長長青青的石板路上;看著明日高掛、升起東方、沉落於西,在石匠雕砌的塊塊層層的紋路之中,進行了城與人間的輕柔對話......也難怪你尊敬這個被稱為「在天地之間」(entre ciel et pierres)的石頭小城。





p.s 還記得上篇阿爾薩斯中提過的「生命之樹」嗎 ? 現實版的美麗是否讓你更為心動呢 ?






2013.10.06 巴黎


2013年10月6日

童話裡的房子--Alsace




那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們在Annecy,望著白茫茫的湖泊,沿著兩排河岸的枯樹前進,沒有紅葉隨風飄落的詩意,只有停靠岸邊的幾只木船互相擠撞所發出的一種不知名,有點類似鴨子叫的「Ki Koai 」聲音。空氣冷冽,卻不刺骨,河谷的霧氣濛濛如細雨,伸手見指不見山,但妳知道,如果大喊,聲音會被阻擋,彷彿它會吸附所有吵雜的事物一樣。我感覺到某種東西被淨化,那世界是妄想許久的安靜,或許有些過頭。

我和友人繼續前進,拐了幾個彎,視線漸漸清晰,朦朧白色空氣間,飄進微弱的、好幾種不同顏色的光線。首先進入眼簾的是藍色、一棟藍色的三樓高的小房,緊挨著她的是間粉紅色的二層樓的窄房,接著是粉橘....粉藍...鵝黃...。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房子,一片和諧,揉合了諸多色彩的國度,我想到了莫內在橘園的睡蓮,多彩、多層的調色盤。兩年之後,我再度遇見了這種色彩的房子,除了顏色之外,更多了許多活潑的裝飾細節。




位於法國東部邊境的阿爾薩斯省,因著其地緣及歷史之故,歷經法蘭克王國、神聖羅法帝國、普魯士王國、一戰及二戰,直到1944年才正式由法國取得永久的控制權至今。隨著主權的更迭,阿爾薩斯也因此保留了特殊的宗教、社會和文化地位,人們甚至還說著當地方言。我的法國友人們過去就不斷向我推薦這個極具特色的省份,也因此這裡成為了這次旅程的序章。回到巴黎後,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用文字向你們介紹阿爾薩斯;大部分網路上的文章,已有不少部落客分享了此區的歷史、景點;然而,真正讓我著迷的,正是當地建築的顏色及光線折射過後所自然形塑出的一種氛圍。


阿爾薩斯的房子最大的特點之一在於木材的使用;該地區西部有延綿的弗傑山脈、北邊界的比安森林和普法爾茨森所帶來源源不進的木材,讓阿爾薩斯的房子成為一種木匠專屬的工作。建築師使用木材架設主體的框架,再用其創造各種形式與符號。

木頭框架的結構共有三種樑柱: 水平 horizontal、豎直 vertical 以及傾斜 incliné 。待主架構完成後,建築師再以水泥、磚頭填充牆面,這種建築形式稱作Le colombage─木筋牆面組成的房屋。除了木筋牆面之外,傾斜的屋頂也是亞爾薩斯的一大特色(斜度約介於40~60度左右),「雙斜面」或是「馬鞍」式的屋頂是當地最常見也最傳統的形式。此外,阿爾薩斯房子的有趣之處更藏在房屋的裝飾元素。

在此,我想此跟大家簡單介紹幾個阿爾薩斯房子常見的紋飾及其意義(至於紋路的名稱,我想先暫時保留原文,因目前我並未看到官方的中文翻譯) ,介紹順序由左圖到右圖:




  • Le Mann : 這是一種由垂直樑和斜樑構成兩個相反的K 字形。而這種水平和類山形牆面的結構,可以緩衝衝擊,也是一種有「力道」的表現形式,象徵雄性及剛強有力。
  • La croix de Saint André : 這種X 形的十字,最常出現在屋頂的三角牆面上,象徵繁殖及豐產。
  • Le losange : 菱形在Alsace區域中是一種陰性的圖紋,含兩種寓意 : 「結合」及「女性的子宮」,及「保護」(孩子)。在阿爾薩斯中,我們可以經常看見聖安德魯十字和菱紋的和交叉的圖案,由此可知此區對於「繁衍」意義的重視。
  • La chaise curule : 這個圖案名為 « 高官的椅子 »,是由兩個彎曲的S形交錯而成,形似沙漏。實際上這個圖案正是古羅馬時期顯貴們的一種象徵,也因此它們主要被使用在「帶領者」的房子上,例如大農場的主人家中等等。
  • L’arbre de vie : 生命之樹。這是最古老的一種圖紋之一,而且已經極少被使用。這種符號只存在印歐語系的民族之中,代表著生命的泉源。也因此,除了象徵繁衍之意外,它更代表著「認識」,認識這世界的好與壞。可惜的是在此趟旅行中,我似乎沒有看到飾有生命之樹的房子,不知道你們以後有沒有機會發現他們呢~~

最後,不知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他們房子的顏色如此繽紛 ?事實上這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早在中古世紀的時候,有鑒於人們不識字無法使用像今日的招牌,人們便善於用房子的顏色去區分職業:藍色代表木工家族,紅色-鐵器相關的行業,黃色則是屬於使用玉米小麥等穀物的糕點師的家,綠色是皮革師傅、米白色則歸給水泥及石匠......。當然在現今的社會中,房子顏色和職業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了,政府也不會限制你家房屋的顏色,也因此更多的色彩就在法國東部的房子中不斷地蔓延再蔓延......彼此創造出一種奇特而美好的交流語言......。































2013.10.06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