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時代之一,寫到這裡光是要挑選首要介紹的作品就傷透了腦筋。十九世紀的法國是個「繽紛」的時代。藝術市場注入了新興的中產階級買家、民主的提倡,藝術上掀起了一股反對官方學院畫派的陳規迂腐的風潮。一般來說,我們將現代藝術濫觴定於「印象派」,又將馬內劃分於其中。實則不應如此定位。馬內頂多只能說是印象派的前導型人物,也就是說,馬內的重要性是在於他是藝術史上最後一位連結古典與現代風格的人物。
在當時,相同的高貴題材、一定的表現手法與規範、創新無用的學院派一直到1890年左右都還是有很大的影響。馬內在不斷嘗試參加官方沙龍被拒之後,另尋出入地開辦「落選展」,宣起了喧然大波。馬內雖然想獲得官方的肯定,卻也開始關注日常生活的理想,馬內融合了寫實主義和自然主義,描繪大都會的生活。
馬內擅用古典的題材來取笑傳統以及用現代性的精神來詮釋古代的題材。此幅«奧林比亞»(Olympia)靈感取自文藝復興時期的題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Vénus d’Urbino)。學院派那完美的維納斯的傳統樣貌完全被顛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裸女明目張膽、毫無羞澀地看著觀者,黑人侍女送來了客人送的花,暗色調的房間背景,加上畫作的題明都在在象徵此位裸女實際為一名妓女(當時的賣淫風氣正盛行於巴黎)。我們可以想像此種「下流表現」為當時的社會帶來多大的震驚,還上了社會版新聞,而非藝文版新聞。
馬內用他擅長的限定色調,以黑白為主的平面色塊取代立體與光影,再加上迅速的後圖層一筆一筆建構的造型,深深影響了印象派的畫家。也因此,馬內時常被稱為印象派之父,現代主義之父等稱謂。
對我來說,在那個繁華浮誇的背景,馬內想要講述的或許是:「面對現實吧,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社會,別在蒙蔽自己的雙眼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